在线咨询  |   职工诉求  |   加入收藏
两车
网络安全
核心价值观
防溺水
文明城
国家安全
新余技师学院
联系我们
电话:0790-6344241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北湖西路469号
新余技师学院/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2020年度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2-03-1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2020年度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79年,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为市教育局直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18年6月,经省教育厅评估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我校在原基础上设置新余市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5.521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800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447.03万元。先后被列为“全国数控技术紧缺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百所半工半读试点院校”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先进集体”等诸多国家级、省部级荣誉。2019年9月,市政府决定重启学校新校区建设;2020年6月,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目前正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
1.2 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609人,2020年共招收全日制学生1707人,比上一年增加39人,上升率2.3%。生源主要来自本市及周边地区,本市学生占91%、省内学生占93.8%、省外学生占6.2%,男女生比例3:2,住校生约占50%,年招生规模稳定在140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3000人以上。学校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学前教育、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等十一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学生巩固率为95%。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4人,其中在编138人,外聘教师106人。其中专任教师217人,在校学生人数4609人,生师比为21:1;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5人,占在编教师总数的32.6%;专业专任教师人数116人,“双师型”教师67人,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58%,硕士以上2人。
1.4设施设备
2020学年,实训设备总值达到2931万元,仪器设备达到1650余台套,实训工位数达到2573个,当年新增仪器设备值238.65万元。2020年,学校在已有8个校内实训基地、48个实训室(区)的基础上。新建3个电商校企合作实训室,采购Masercam2022软件10套和海克斯康三坐标机1台,完善了汽车机电和汽车营销项目的实训设备、完善了酒店管理专业中餐宴会摆台和酒店客房服务实训室设备,实训教学设备进一步得到充实。
学校建有师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图书馆藏书24320册,其中新增纸质图书413册;电子教学参考书和期刊111种;电子专业期刊3312余种;添置了图书管理系统。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统计表
序号 实践基地名称 主要专业 建筑面积(平方米) 实习仪器设备值(万元) 工位数
(个)
仪器设备总值 当年新增设备值
1 数控加工实践基地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 4000.14 1378.06 89.52 775
2 汽车维修实践基地 汽车运用与维修 2194.5 423.1352 64.59 250
3 电气技术实践基地 电气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 540 458 0 158
4 学前教育实践基地 学前教育 776 136.73 0 310
5 会计电算化实践基地 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 510 175.508 81.8 300
6 工艺美术实践基地 工艺美术 236 53.186 0 120
7 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基地 酒店服务与管理 180 15.717 2.74 100
8 计算机应用实践基地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工艺美术 640 291 0 560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我校按照“有道德、守纪律、能吃苦、专业强、技能精”的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持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文化合格、品行优良、技能过硬”的人才培养理念。
2.1.1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将德育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开展德育创新课堂、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师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继而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效率。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德育活动为辅阵地,共同发挥思政课堂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内容丰富多彩,充分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思政课教学实施有声有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2.1.2注重课程开设,开展综合测评
坚持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实施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形式文体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2.8%、专业技能合格率均达96.7%。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中级工考核合格率达92.99%;作为国家特色足球学校,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做到每两周开设一次心理卫生课;开齐、开足体育课(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持续推进近视防控”,对我校3916名学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视力异常学生档案,协助对视力初筛异常和已近视学生的诊断、矫治和配镜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记录。组织了全体学生进行近视眼、脊椎等健康排查工作;组织体育老师对全校4609名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进行系统数据上报。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2.6%。
2.2在校体验
全体在校学生均对在校专业理论学习表示满意,满意度接近100%。数量充足、型号齐全、功能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等办学条件,便于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他们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及时应用于实践之中,便于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普遍对专业理论学习表示满意。
学校在学习之余,组建了足球队、篮球等多个兴趣小组,各教研室尽心尽责,各显神通,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打造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本年度共组织了普车、数控车、机械CAD技能竞赛、工具钳工、数控铣工技能竞赛、车床维修、中餐宴会折花、电工技能、电子商务专业PS图片处理、英语单词速记、书法、航空服务礼仪展示、内设计制图、中文录入、word排版、学前教育专业--保育技能赛、舞蹈技能、钢琴和讲故事技竞赛、校园英语作文比赛、汽修专业--汽车底盘拆装、汽车营销室、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汽车维护技能竞赛、“绿色健康上网,拒绝沉迷网络”主题征文比赛、“提高学生网络素养,预防网络沉迷教育”主题演讲比赛和篮球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
组织开展了第六届校园技能文化节,共开展含数控车工、校园篮球联赛等26个竞赛、比赛项目,覆盖了学校所有专业技能课程。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按国家资助政策把关资助工作,切实落实省、市学生资助管理各项文件精神,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资助申报审核流程,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2020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461人,金额46.1万元,享受国家免学费3915人,金额390.91万元;2020秋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469人,金额46.9万元,享受国家免学费3877人,金额395.245万元。2020年我校共申请中职国家奖学金共计7人(其中中专2人,技校5人),金额4.2万元。
  2.4就业质量
2020年,我校毕业生人数共计1522人,安排就业1453人,毕业生就业率95.5%,就业率与去年相当。新余市本地就业391人,本地就业率25.7%,较去年有所下降,对口就业率为89.1%;经过统计,初次就业平均薪资为2800多元,相比去年,薪资略有上涨,初次就业起薪与省外的差距有所拉近。今年有739人升入省内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留赣人数为1125人,留赣率为73.9%。
2.5 职业发展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逐年提高。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岗位工作需要,基本做到了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由于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之真实企业文化熏陶和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具有较强的岗位迁移能力,能够很快适应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的工作需要。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已效果彰显。在各级各类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崭露头角。在2020年江西省技能大赛中,荣获数控综合加工技术团体二等奖1个;汽车营销团体二等奖1个,数控综合加工技术团体三等奖1个,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团体三等奖2个。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我校一直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江西省人民政府《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为了突出专业建设,根据“一校一策”的情况,学校成立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学工作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就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及实训室建设、技能培养方向和学业考核机制等进行积极探讨。
我校始终秉承“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不断对专
业设置进行调整,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建立了基于课程设置调整、课程标准调整、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技能体系内容调整和评价方式的调整的《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按照《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求,规划了机械加工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和现代服务类专业群3个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其中,工业机器人专业是我校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设的专业。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反复完善,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对我校8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三年发展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教育部部颁教学标准为准绳,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和中职定位对接、课程设置严格标准、培养方式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2.2专业设置科学合理
学校制定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目前形成了以机械加工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和现代服务类专业群3个特色专业群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专业群体系。专业群中含数控、汽修、学前教育为主的共11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学校目前还开设针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招和江西省高职单招的重点班。 
3.2.3课程建设标准严格
课程建设以部颁大纲课程标准为准绳,专业严格按照《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三类,为了策应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需要,学校将进一步按照部颁课标制定课程标准的三类课程学时的比例要求,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
3.2.4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
一是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通知要求,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新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三个专业分别与鑫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鹏天阁酒店有限公司、贝贝幼教集团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目前参与试点的学生有244人(其中电子商务92人、酒店管理59人、学前教育93人),专业技能取得明显成效。三个专业的学生正按照学徒制要求进行跟岗实行工作。下一步探讨在工艺美术等专业中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
二是强化技能评价模式。学校以“振兴杯”省级三类职业技能竞赛暨“我能出彩”为契机,举办了第六届校园技能文化节大赛,共开展含数控车工、足球联赛等26个比赛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学风正校风,全面提升学生技能培养水平。
三是深化培养机制。完成了1+X证书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学前教育4个等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目前正在申请技能鉴定中。
3.2.5优化教研室结构
为了切实加强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和德育工作需要,经教务处报学校党委会研究同意,对全校各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做出了适当的调整,进行了结构优化。
3.2.6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2020年,通过政府采购招标两个机房,项目资金54.5万元,为学校新增112个实训机位。学校启动新校区信息化规范建设。
3.2.7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强化
2020学年,学校在已有8个校内实训基地、48个实训室(区)的基础上。新建3个电商校企合作实训室,采购Masercam2022软件10套和海克斯康三坐标机1台,完善了汽车机电和汽车营销项目的实训设备、完善了酒店管理专业中餐宴会摆台和酒店客房服务实训室设备,当年新增仪器设备值238.65万元,实训教学设备进一步得到充实。
3.2.8教材选用日趋规范
在教材征订和使用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颁布的教学计划,以国家规划教材为主,教材选用规范,所订教材均符合上级部门的规定。教材征订做到了有计划、有审批、有发放记录、有库存登记。
3.3教师培养培训
3.3.1校本培训紧常抓不懈
一是师徒结对,传帮带。为加快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缩短新教师的探索周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做到了“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育德之道,为人师表。互相切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学业务,达到教师队伍的群体优化。
二是引领示范,润物无声。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教师的教研能力,加强对新教师的示范引导,开展了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该活动在校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优秀教师积淀的个人教学经验、娴熟的驾驭活动能力,随机应变的调整策略,都为青年教师做出了榜样,更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实现了全校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是绽放青春,不负芳华。为了检验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展示青年教师风采,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这项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个经典活动,它是摇篮,推动着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它是契机,推进广大教师教学教改;它是平台,推出一批又一批脱颖而出的新秀;它是动力,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峰!
四是邀请历年承办省级赛事的技术支持单位到我校进行赛事培训,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参与提升学习。
3.3.2业务学习常态开展
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环境良好、机制健全,教学秩序正常,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学生活动等管理制度
齐全,资料规范完善,切实可行,执行有记录;学校对各教研室有明确的专题研修要求,各教研室、教研组每两周结合教研活动开展业务培训,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 “十三五”规划和考程标准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讨。积极组织公开课、汇报课活动,组织新进老师汇报课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示范课,上半年由于疫情原因,未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下半年共计65节,听课人数为1750人次。
3.3.3省培、业务培训积极参加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培训侧重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倾斜。组织24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教师培训,如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企业实践项目、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教学管理者培训、1+X证书培训等。
3.4 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
一加强日常教学督查力度。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达到了规范、有序、高效。各级各
类教学文件齐备、规章制度齐全,教学工作各环节井然有序,并建有教学管理平台。以细化常规教学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一日课堂教学分层检查。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教务工作人员和各教研室主任每天都对各班课堂教学进行巡查,采用班级二维码新查课模式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登记,每天公布教学检查情况,教学氛围明显好转。
二是加强学生学业考核管理落实补考制度。
每学期考试成绩管理规范,有考试出题安排表、考试监考安排表、有学生考试守则、监考守则、学生考试座位表、考场记录表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对考试不及格的同学,每学期及时组织实施了补考工作,后继一步将对考试结果进行运用。
三是落实教案分值管理办法。
推行教案月检查制度,使教师的教案书写更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表,使教学组织更加规范有效。
四是开展评教评学。采用网上学生评教和教务查两种方式检查教师教案、上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反馈,并把评教评学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的考核依据,使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对教学工作起到了监督和激励的作用。上半年组织3565名学生参与评教,参评教师达211人;下半年组织3691名学生参与评教,参评教师达215人。
3.4.2教科研管理成效显著
一是开展教研活动。
教务处围绕“立足课堂,以课堂为中心”对教研组的活动做了具体的指导安排。各个教研室互听互学,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促进了我院课堂教学、课堂理念等方面的交流,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良好教研氛围,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的提升,使教研活动的作用真正发挥到了实处。
各教研室积极组织公开课、汇报课活动,上半年由于疫情原因,未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下半年校级公开课共计65节,听课人数为1452人次。
二是参加各类竞赛。①参加江西省教育厅教学能力大赛,获得教师团队三等奖2个;②参加江西省首届技工院校教师能力大赛,获得教师个人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③参加第二十六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三是组织教科研活动。
组织申报省级十四五规划课题3个。
3.5 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开展情况
在思政课的构建上,我们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体,开设了心理健康、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职业规划、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6门课程,每门课程每周安排2学时,落实了教育部部颁大纲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劳动、音乐、美术、安全教育等相关德育课程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将劳动、思政课程、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评价学生的内容之一。
3.6党建情况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党委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中共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委员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制度》等文件,推进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新任命校党委书记,完成领导班子分工调整。坚持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队伍理论学习常态化。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开展好“转变作风、坐实结果”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2020年,我校继续在与原有企业单位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又与江西鑫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协议,组建订单班,进一步拓宽了校企合作。达成合作协议后,校企双方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任务,结合电商专业“引企入校”进行实训教学,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今年,学校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企业用工与人才需求,以订单形式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分批次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同时邀请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及骨干入校给师生授课,用企业实操加强实训教学,强化教学管理,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和工作岗位对接,从而让老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和行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工艺水平、新能源新材料等,要求教师对接企业、学生对接岗位,以企业实际生产,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了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用工零对接要求,达到了企业用工标准要求。
2020年,根据专业办学情况和毕业生情况,学校选择与合肥市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电子有限公司、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摩比通讯技术(吉安)有限公司、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有限公司、国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云鹤安道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浙江万里扬新能源驱动有限公司金华分公司等多家企业单位对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学生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为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岗位,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需要。
  4.2学生实习情况
  顶岗实习工作,是教学工作向企业和岗位的延伸。学校在开展顶岗实前,就做到了任务明确,即实习前制定好顶岗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实习过程中有人管理跟踪,实习结束时完成工作小结,工作周密细致,安排布署做到 “四到位”:
组织到位。顶岗实习之前,学校会组织召开家长会、实习动员会。并在第五学期就开展对毕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国家五部门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与实习用人单位商定,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与家长签订学生顶岗实习知情同意书,与企业签订好双方合作协议和学生顶岗实习三方协议。
人员到位。学校在实习期间,安排班级班主任、实习巡查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就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走访巡查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掌握学生实习期间的动态变化。实习期间,学校还指定专人与各实习单位负责人对接,及时听取和掌握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
管理到位。在学生实习管理方面,按照学校制定的《新余技师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要求,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学校顶岗实习巡查管理人员与企业人事部门、驻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跟踪管理,特别是加强安全管理。
考核到位。相关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进行考核,通过细致考评打分,实习成绩最终纳入学校毕业生学业考核成绩,使顶岗实习活动真正意义上融入到了我校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对顶岗实习活动的考核,使学生更能明白懂得:要做一个职场人,必须在校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企业,提升能力,适应社会,为就业做好准备。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作为新余市唯一一家公办职业教育学校,在全省职业教育院校集团化办学中发挥着带头作用。率先与省内各高职院校组建教育集团,开展联合办学,这既是丰富了学校办学内涵,又拓宽了学生发展空间,还提升了我校乃至我市职业教育水平。
在前期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基础上,在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集团办学活动,创新组织与管理形式,突破校际壁垒,推动集团内各学校一体化发展,加强对成员学校的培育,不断生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我校多次承办全市职工技能大比武、职业教育周活动、技能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对新余市发展做出的贡献,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各专业毕业生备受各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队伍的建设,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根据人社部颁发《工种目录》和我市鉴定许可范围及拟申请增加考核鉴定的职业(工种),结合现有考评人员的数量、结构 ,由江西省人社厅主办、市人社局承办、我校协办了一次新余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共有11个工种,112人参加。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了解国家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知识,掌握考评本职业的职业标准、鉴定要素细目表和工作流程,能够熟练运用与本职业相适应的考评技术和方法,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5.2社会服务
  学校团委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主题升旗仪式、学雷锋主题系列活动、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寻访红色足迹、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三爱”系列活动、“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学校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在抗击疫情期间定点社区、学校进行值班巡守等志愿服务活动。
  5.3对口支援
  学校秉持服务社会理念,充分利用校外机加实训基地支持市内机加企业开展研发,加工企业实验产品和特殊配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优势,与贝贝幼教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指导集团规范化办学。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是新余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学经费有稳定来源。除人员经费全额保证外,2020年学校项目资金投入14257.7万元,加上学校的办学收入,教学所需经费有保障。
  6.2政策措施
  为保障学校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学校制定多项制度全面规范各项工作。2020年,学校制定了《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经费收支管理制度》、《教职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临聘教师招聘及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教育新闻宣传及舆情信息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日常管理,促进师生行为规范;表彰优秀学生干部及三好学生、下发违规学生处置文件,促进了我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制度化。
  7.特色创新
  7.1创新教学管理
  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活动层出不穷。一是新进老师汇报课和专业技术人员示范课的开展已成常态,学校各教研室积极组织公开课、汇报课活动,下半年共计65节,听课人数为1750人次,为各专业教师教学探究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二是推行学生网上评教,有力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促进了课堂教学管理,推动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完善内设机构,成立高考部,强化重点班竞争机制,推行入学分班考试、住校生晨跑、值班巡查、段考表彰等举措,加大对重点班的教学管理,班风学风得到明显改善。四是开展第六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暨技能文化节系列活动,组织活动40余项,参与人数多、活动规模大、专业涉及范围广,拓宽了学生技能实践平台,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7.2创新德育活动
  学生管理常抓不懈。召开第三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每年度评选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播报并宣传身边好人好事,树立了优秀典范。关心关爱建档立卡等学生群体成才成长,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资助及扶贫政策,切实做好技能扶贫工作。
德育活动有声有色。大力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主题升旗仪式、学雷锋主题系列活动、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寻访红色足迹、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三爱”系列活动、“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系列主题活动。依托校内两个教育阵地,模拟法庭和禁毒教室在9月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周和12月国家宪法日期间穿插进行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反对校园欺凌、宪法主题教育等主题活动。规范流动红旗评比工作,评分涵盖升旗纪律、教室卫生、晚自习纪律、寝室卫生、就寝情况、日常检查、班级活动等方方面面,评比工作有利于学生行为养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处考核班级、班主任提供了基础。
创新德育管理模式。为加强学生管理,实行“班级值班周”制度,让每个学生参加一周班级的劳动、服务和管理活动,并且排进教学计划、课表。一周的劳动教育让学生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等也在值周过程中逐步提升,真正体现了德育源于生活的理念。今年10月,开全市职业院校先河,举办了首次全校性的家长会,并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家校合作的育人网络。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主要问题及困难
  1、招生方面。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校招生形势逐步稳定,但随着职业教育办学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学校为提高生源质量严格控制进生等举措的实施,再加上民办学校的竞争,学校招生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2、师资方面。在当前逢进必考和严格控编的情况下,专业教师特别是紧缺专业教师的招聘困难重重。顶岗实习期的调整,以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短缺问题尤为明显和突出。
  3、校企合作方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学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加上尚没有较完善的激励性政策,影响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8.2改进措施
  1、完善招生工作。面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全校应树立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招生工作的竞争现状,群策群力积极应对招生存在的问题。根据人才需求和办学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招生方案。充分发挥和扩大招生资源优势,全员参与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努力吸引优质生源。
  2、优化师资结构。争取政府支持,通过公开招考解决部分紧缺专业师资。合理聘用部分专业教师,减轻师资不足压力。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转型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作用。
  3、强化校企合作。巩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联合培养订单班,密切与本地企业的联系,加大教师下企业的实践力度,抓好顶岗实习工作,推进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步伐。


相关文章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北湖西路469号  |  电话:0790-6344241  |  备案号:赣ICP备12001096号  |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504号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